1月12月,本会会长张剑星,副会长、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原院长叶东惠,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副院长张伟飚,秘书长、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社会合作部部长张雪平,副秘书长吴涛法、汪永祥等一行赴海宁市宏源无纺布业有限公司走访调研,受到了副会长、董事长王关兴的热情接待。
海宁市宏源无纺布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先后有很多生产无纺布的企业技术人员慕名前来学习,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学院新开设无纺布专业时,也派出了一批
又一批的学生来厂里学习。近年来,宏源无纺布业有限公司非常重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且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用于研发,目前已取得多个国家专利和实用型专利。企业也成为浙江省产业用纺织品和非织造布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国家纺织协会非织造标准化委员会委员,浙江省诚信企业、浙江省名牌产品等。
据王关兴董事长介绍,2022年,他们又投资2亿多成立了浙江晶和半导体装备有限公司,正式进军芯片行业,和中科院48所共同研发生产28纳米芯片,28纳米芯片指的是在芯片上最小可制造的元素尺寸恰好为28纳米,
这个尺寸对于现代电子元件来说是相当小的,因为它直接影响了芯片的性能和功耗。较小的线宽意味着晶体管的集成更加密集,从而提高了芯片的处理能力。此外,由于28纳米芯片的尺寸较小且技术难度较高,它们通常被归类为较为先进的技术节点。这种技术不仅广泛应用在传统的计算机硬件中,如CPU,而且在汽车、武器系统以及迅速发展的互联网设备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用途。目前,由浙江晶和半导体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已销往部分国企和央企。
听完王关兴董事长的介绍,张剑星会长在感到惊讶的同时,也连连伸出大拇指表示敬佩。的确,作为一家传统的无纺布生产企业进军半导体行业,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魄力,而且,这种勇气和魄力是建立在科学决策之上的,从而显示出企业决策者的一种自信和担任。张剑星会长还着重谈了目前芯片企业常见的战略、产品研发等方面问题,以及在人力资源、供应链、组织发展及企业效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他说,在半导体这个领
域,中国需要挑战的是西方上百年积累起来的工业体系;中国半导体一直都在冒着敌人的炮火匍匐前进。为此,国家为了半导体产业发展,出台了很多扶持政策。由于国家鼓励,市场热度高,同时由于我们的自身培养的芯片人才不足,导致芯片人才招聘难,2021年半导体行业就业过于疯狂,各个行业人才都转入芯片半导体这风口,高薪就职,出现能力与薪资不匹配的情况。这就要求芯片企业的招聘工作要创新方法,拓展招聘渠道,提高人才甄选能力;降低招聘及试错成本,提高招聘效率。在人才的实用上要尽可能做到“狮子十狼”的模式,一只狮子带一群狼,充分发挥“塔尖人才”的价值。
在供应链端,芯片企业也存在着交期、品质等核心运营数据与下道工序、客户的感知有偏差,数据和现实失真的根源在于数据的定义多数“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芯片企业如何提高效率是在与众多竞争对手竞争中的取舍的关键。能不能高效的研发出产品,以及根据客户需求“变化快速迭代”等直接影响芯片企业的发展。最后,张剑星会长希望王关兴董事长能抓住国家为了鼓励半导体企业创新和发展所出台的多种财税支持政策,趋势而上,把晶和半导体装备有限公司做大做强,为中国的芯片产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