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科界第三界学术年会分论坛启动“企业家进高校”活动综述
以“创新话语体系、讲好浙江故事”为主旨的浙江省社科界第三届学术年会第四次工业强省论坛11月26日在浙江财经大学启动了“企业家进高校”活动。来自全省各地的专家学者、企业高管、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及东方学院师生代表共3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和三个分论坛。
主办这项活动的浙江省经营管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柏兴介绍了“企业家进高校”的目的与意义。他认为“企业家进高校”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创业导师作用,深化校企合作,更有助于提升应用型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平,这也是工业强省的基础性工程。面对经济新常态,秉承浙商义利并重的双赢原则,企业家进高校办讲座一可总结创业历程成为客座教授和创业导师,二可在财经类专业参与培养和招聘企业合适的人才,三可依靠财经类院校智库解决经营管理中的难题,实现产学研的融合发展。他说,企业家进高校的活动的首站放在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是主办方基于对学校性质的考量。相对于研究型高校,作为全省四所首批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本科高校之一的浙财大东方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更接近企业的地气。
高校代表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院长沃健认为,企业高管放弃休假参加“企业家进高校”活动,体现了浙江精神,将激励学生自强不息、坚韧不拔、敢于创新。“企业家进高校”是经营管理研究会的创举,契合了浙江省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将促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拓宽学院外部对接的思路。应用型高校的建设需要行业和企业专家介入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和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构建,走入课堂,为创新创业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高校也将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各类资源,助力企业发展,通过合作,实现校企双赢。
在活动仪式上,浙江省经营管理研究会会长、浙江虎山集团董事长张剑星,副会长、浙江省第一水电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蒋文龙,副会长、物产中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继达,副会长、上海三盛宏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蒋万琪,副会长、浙江富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国祚受聘担任了高校客座教授。高校客座教授代表冯国祚在发言中表示,近年来,省内中小型企业发展遇到某些困难,但以“互联网+”、现代金融以及部分大学生创业项目为代表的新的经济业态欣欣向荣,它们作为浙江经济的新生力量,需要鼓励。他表示校企合作大有可为,并就合作的渠道、方式、平台等提出了建议。


在三个分论坛,各企业高管与师生代表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校企合作的模式与路径在分论坛上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大家认为,校企合作是加快人才培养速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应用性学校发展壮大的有效途径。企业家进高校活动,有助于拓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有助于推动应用型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推进模式创新。高校通过引进企业家进课堂,可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全面推进校企合作要提升合作层次,着力构建共建、共培、共管、共构的合作空间,拓展校企合作平台,实现校企共赢。要建立校企沟通对接机制、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机制和多方联动政策共享机制。校企要加强联系沟通,加强对接。今后可进一步建立企业人员到学校做兼职教师、教师到企业挂职了解企业需求的“双挂”工程。企业家可从人才培养目标、方式和方法等方面向学校提出意见建议。
与会企业高管不约而同地强调复合财会基本功、扎实的写作能力、经济法相关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在职场上具有极大的竞争力。不少企业高管着重指出德行兼备、坚韧不拔的工作态度、协作精神、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他们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与会师生代表纷纷表示各企业高管的发言对学院应用型建设、教学改革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期待“企业家进高校”落到实处,真正实现校企双赢。


(浙江省经营管理研究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