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管理研究会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新闻动态|会议活动|经营大师|示范单位|会员中心|学术交流|企业家生活
经营大师 VEHICLE CLASS
大师介绍
领导关怀
授奖大会
公示公告
大师名单
大师风采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69号13号楼312室 邮编:310012
秘书处办公室:0571-85340210 85340815
QQ:549149875



大师风采 VEHICLE SHOW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经营大师
名称:宗庆后(娃哈哈集团)
类别:大师风采
日期:3/6/2009
点击数:1905

  

说明:

                                  宗庆后:非常营销的经营之道

本会《经营与管理》记者  仲鹤
相信在近30年的中国商业史上,宗庆后是一个既具传奇色彩又富争议的人物。
不了解宗庆后性格的人,看见他时往往会有一个“错觉”:这是一位慈眉善目、与世无争的老人,他性情淡定,一如西湖之水。
然而走近他,走近他的饮料帝国,走近他的营销体系时,你似乎见到的又是另外一个人:语气铿锵、笑傲江湖、唯我独尊,甚至连宗氏语言风格中,也依稀可以看到一代伟人毛泽东对他的影响——宗庆后常说,给他最大影响的人就是毛泽东。
近30年来,在饮食行业拼杀激烈的版图上,宗庆后率领他的娃哈哈左冲右突,在一块块未知的地盘上,骄傲地插上娃哈哈高高飘扬的旗帜。无论是攘外还是安内,他都是强势的。一个强者,能够止风拨云,冲锋在潮流的最前端,迎接属于自己的波澜壮阔。
而关于宗庆后的说法有很多种,有人说,他是一个独裁者;有人说,他是一位民族精神的捍卫者;也有人说,他就是一位普通的“家长”……没有人知道他到底在想些什么。一半是因为他天生有些独特的性格,另一半则是他不浅的城府。
权威是干出来的
1998年,在众多怀疑的眼神下,娃哈哈开发“非常可乐”,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这样的跨国公司开始正面交锋,并在短短几年后就确立了非常可乐的市场地位……“如今在国内,只有‘两乐’和康师傅、统一可以与娃哈哈来抗衡。”显然,宗庆后似乎并没有把竞争对手放在眼里,“可口可乐来的时候,想用水跟我竞争,打击我的水市场,结果呢?我的水一样做得好。后来康师傅又想用低价水击垮我,结果我还是越活越好。”
宗庆后为何这般自信?也许可以从一些细节中找到答案。记者举着一瓶娃哈哈问他“瓶口会有几个螺旋”,他不假思索地回答:4个。记者又问,瓶身有几道棱?他也准确地说出:8道。记者有些吃惊,宗庆后马上解释说,“这些都是模具制出来的,研发时我都在场,论证过,所以记得清。”
他告诉记者,即便是易拉罐外包装的色彩,公司员工都会向他汇报,“他们认为让我看了,比较有把握点。他们也能决定,但总之让我看一下放心。”公司里很多事情他都很内行,有些问题,工程师都解决不了,他一看就知道问题在哪里。
从最开始创业到今天,宗庆后的勤奋,是事无巨细的亲历亲为,这从他20年前创业一直保持到现在。
在娃哈哈发展的22年里,宗庆后从来没有离开过一线市场。他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全国各地和飞机上,下了飞机,直奔市场,走街串巷。曾经有人算过,宗庆后一年有200多天都在各地跑,有的时候甚至一个月要跑上十多个地方。2002年8月,为新建分厂考察选址,宗庆后创下了12天跑遍大半个中国的纪录。据说宗庆后的很多新思路,就是从这些街头的小商店而来。
“我要掌握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如今的宗庆后依然习惯于亲历亲为,正如和他一起工作了16年的下属——娃哈哈的新闻发言人单启宁所说,“宗总凡事都从自身做起,他在娃哈哈的权威是干出来的!”
农村包围城市
宗庆后做生意,用的很多都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早年在舟山盐场和绍兴茶场劳作,15年间,他一直在钻研“毛选”。因此,后来创立娃哈哈,就用上了“农村包围城市”的营销之路。宗庆后称之为“后啃骨头先吃肉”——先吃中小城市市场之“肉”,最后再啃上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这几块“骨头”
1994年,娃哈哈投身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建设,兼并涪陵三家特困企业,组建了娃哈哈涪陵分公司,并迅速在西部打开了市场,产值利税连年快速增长,成为三峡库区最大的对口支援企业之一,跻身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
1997年以来,娃哈哈再接再厉,在三峡坝区湖北宜昌、国家级贫困区湖北红安、四川广元、吉林靖宇及沈阳、长沙、天津、河北高碑店、安徽巢湖等22省市建立了 40余家控股子公司,外地分公司的产值占到整个集团公司的近一半。
在娃哈哈的成长历史中,非常可乐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一笔。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已存在100多年,在全球饮料行业中占有绝对优势。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两乐”开始进军中国市场,很快便以势如破竹之势占据了我国饮料市场的半壁江山。
宗庆后发现了“两乐”操作的两大缺陷:一方面,“两乐”的决策过分依赖数据模型分析,流程漫长,不可能完全覆盖广阔的农村。另一方面,“两乐”过于追求高额利润,使其经销队伍缺乏向心力。1998年,经过十多年的历练,宗庆后感到自己羽翼丰满。经过两年多的精心研制,他推出了“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娃哈哈非常可乐”。
非常可乐瞄准的正是中国人口众多、地域广袤的中西部市场和农村市场,通过与“两乐”的错位竞争,以低价格切入,同时非常系列给经销商留足了利润空间,非常可乐很愉就输送到了中国的每一个乡村与角落地带。
依靠“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非常可乐异军突起,并且持续增长,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虽然在城市和发达地区“两乐”仍具有绝对优势,但广大农村市场几乎已被“非常可乐”所控制。
产品开发快字当头
从儿童营养液、果奶到纯净水、非常可乐,宗庆后始终能根据市场的反应节奏,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一般来说,饮料行业的新产品研发推广周期一般为6-12个月,产品形成上亿规模需要3到5年。而现今娃哈哈将这个周期缩短到3个月左右。
2005年,娃哈哈成功推出了三款新产品:年初,“营养快线”上市,当年全国销售额接近8亿元,2006年销售额就超过26亿元。3月,“爽歪歪”面市,到7月份销售额已近5亿元。7月份,高调推出“咖啡可乐”,在北京、新疆等地刚一登陆就被抢购一空,更有报道说某国际知名连锁超市的CEO看到样品,立即提出要包销产品。娃哈哈这三款产品,并非是它以往所瞄准的中低端消费者,而是清一色的中高端市场,成功弥补了产品结构的缺失。而这一切,只是揭开了娃哈哈“竞争提速”的序幕,如今娃哈哈每年推向市场的新产品维持在5-10种,且每款产品都有自己的特色。宗庆后深知自己的处境:前有国际两巨头——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侧有统一和康师傅夹击;后有农夫山泉和乐百氏追赶。要想让娃哈哈在强手如林的饮料行业有一番更大作为,“快”字首当其冲。
独步天下的联销体
真正让娃哈哈取得巨大成功的还是宗庆后所创立的“联销体”。正是这个联销体,可以让娃哈哈每生产一个新产品,能在3天时间铺满全国数十万个鸡毛小店,这是宗庆后手头的王牌,也使他在竞争激烈的饮料行业中拥有绝对的权力。
“联销体”是娃哈哈成倍增长的关键因素。宗庆后回忆,“批发市场价格很乱,所以我们挑选好的经销商培养自己的网络,慢慢地,经销商做大了就帮他们发展二级经销商,然后再发展零售网络。”
与其他企业不同,宗庆后初建全国营销网络时制定的是“蜘蛛战役”计划,遵循的是“强势的产品,透明的政策,封闭的网络”的原则,其过程是“撒网—收网—修网—固网。”采取的是“打穿做透”的战术,宗庆后时常把“市场要打穿,营销要做透”当作口头禅来强调。
通过有效的区域划分和物流中转,仅仅靠两千多人的一级经销商队伍,娃哈哈产品就在全国范围铺开了。
娃哈哈对待经销商的管理很严格,一是采取<a title="保证金制度" style="color: rgb(111, 111, 111); font-family: Arial, Helvetica, sans-serif; font-size: 12px; text-decoration: none;" href="http://wiki.mbalib.com/wiki/%E6%B7%87%E6%BF%8A%E7%98%89%E9%96%B2%E6%88%9D%E5%9F%97%E6%90%B4?%3E%B1%A3%D6%A4%BD%F0%D6%C6%B6%C8%3C/A%3E%A3%AC%D2%BB%BC%B6%BE%AD%CF%FA%C9%CC%B1%D8%D0%EB%CF%C8%BF%EE%BA%F3%BB%F5%A3%BB%B6%FE%CA%C7%D2%AA%C7%F3%BE%AD%CF%FA%C9%CC%D7%A8%D0%C4%D2%BB%D2%E2%D7%F6%CD%DE%B9%FE%B9%FE%A3%AC%B2%BB%B5%C3%D7%F6%B1%F0%B5%C4%CD%AC%C0%E0%C6%B7%C5%C6%A3%BB%C8%FD%CA%C7%B6%D4%3CA%20title=%B4%DC%BB%F5%20href=" 绐滆揣"="" wiki="" wiki.mbalib.com="">窜货砸价等违规者处罚决不手软。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娃哈哈敢提这样的要求。
而能让经销商心甘情愿地听话的原因则是,让营销环节中的每一个人都有钱赚。正如一位经销商所说,娃哈哈几乎每三个月就推出一款新产品,加上配套的宣传策略,足以保证他们持续的利润增长,“很多其他厂家,一直靠着老产品支撑,根本没什么利润,我们没法不选择娃哈哈。”
“我管理经销商就像管理自己的下属一样,很多经销商原来都很小,现在都发展得很大,所以大家彼此之间都是讲感情的。”在宗庆后看来,中国人从商,始终都将“情”摆在首位,所以由“情”培养起来的凝聚力,绝非利益所能取代,时至今日,宗庆后仍对与达能发生争端时没有一个经销商倒戈而得意。
“他们跟着我干之后,没有风险又有钱赚,我还每年给他们开会灌输新的理念,跟他们说的目标后来也都实现了,他们就越来越信服,这个网络自然而然就建立起来了。”
“我们是讲情义的,所以他们感觉跟着我们比较安全。”
可以说,娃哈哈的“联销体”网络像一个充满黏性的巨大蜘蛛网,把遍布全国的经销商吸附在娃哈哈的周围。也正是因为这种“黏性”,娃哈哈与经销商之间建立起了一种超乎商业的信任。
 
大权独揽,小权分散”
无论是建设联销体,还是与达能合作时,坚持经营主导权,“不受制于人”的思想在宗庆后大脑里根深蒂固。自行投资制造成套设备就是一例。
有一次,娃哈哈要调换生产线的模具,老外开价一亿多元。这让宗庆后很不爽。1999年娃哈哈投资8000多万资金建立了精机公司,对引进的国外先进设备、技术加以消化、吸收再创新。经过几年的努力,精机公司实现了模具、备件的基本国产化。目前娃哈哈已具备批量制造灌装机、贴标机、巴氏灭菌船等成套设备能力,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而且,自制的设备,费用只是进口的四分之一。如今,娃哈哈在全国各地拥有200多条现代化全自动流水生产线,自制设备成为保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坚强后盾。
“外界说我比较独裁、专制,若真这样,员工也不会服你的,不是吗?”宗庆后说道,“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提高员工的生活水平、满足员工在职业生涯的发展尤为重要。我讲究实事求是,不搞虚假。只有实实在在的东西,他们才会信服你。”
在娃哈哈,宗庆后实行全员参股、竞争上岗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每个员工每年的分红大约为一年正常工薪的50%,甚至更高,这在浙江、乃至国内的企业中都是很少见的。“《劳动法》里面提到要给员工增加收入,是对的。我们民营企业家要想通,员工收入不提高的话,怎么会卖力给你做贡献呢,怎么卖力给你创造财富呢?这个问题上我是赞同的,要不断给员工加工资。”
有员工说宗庆后管理独特,因为他在公司内部实行强权的一人领导制,甚至连开发哪个产品、生产哪个产品、每一件产品的定价等都是他亲自敲定。他的办公桌上没有电脑,他喜欢亲笔批示下达“命令”,就连每月的销售通报都是他亲自撰写。
宗庆后悟出来的是:管理要有人情味,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你只要给他高点的报酬,他就很卖力,如果再给点心理上的安慰,他就信服地跟你干。”
在2000年的改制中,宗庆后及员工从政府手中买回了娃哈哈集团55%的股份,娃哈哈实现了“全员持股”,后来,公司实行股份制改革,更打破身份界限,让外来务工人员与正式员工一样拥有公司的股份,真正实现了同工同酬,按贡献分配。
“只要员工没有犯什么错误,我不会主动解雇一个员工,因为我们就是一个超级大的家庭,彼此之间是有感情的。”宗庆后说,“达能本来想把我撤掉了,自己任命董事长把权力拿过去,但是,他们也知道,如果把我换掉,势必会引起娃哈哈全体员工的激烈反对,因此也不敢贸然实施。
而最能体现宗式管理风格的非属他不合管理学逻辑的“以一管千”的作风。
宗庆后身兼董事长与总经理,其下不设副总经理,由“总经理办公室”对集团各职能部门以及下属分公司进行管理。这种“扁平、集权”的管理模式成了众多学者的研究对象。
在娃哈哈最核心的三大网络平台上,销售网络中的30多个省级经理、营销网络中的2500多个一级批发商、生产网络中的70多个分厂厂长,都直接向宗庆后汇报。宗庆后将副总的职能分散到不同环节上,更便捷了工作流程的进行,提高了工作效率。
直到现在,宗庆后仍保持着亲力亲为的作风。以至于在他的办公室门口有时会排起等待报销签字的长队。

宗庆后没有否认娃哈哈“大权独揽,小权分散”的管理模式。他把得意写在了脸上,这份得意来自于他对这八个字的理解:人人都想当老板,但老板不是人人都能当的。一个企业如同一支军队,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意志。“我一年到头都在全国各地跑市场,所有的意见都是从实践中来的,我知道老百姓最需要什么。”

 

打印    收藏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浙江省经营管理研究会
地址:杭州市余杭塘路69号13号楼107室,邮编:310012,电话:0571-85340210
浙ICP备12002333号-1